1. <pre id="5ngzl"></pre>

      1. <track id="5ngzl"><strike id="5ngzl"><tt id="5ngzl"></tt></strike></track>
        <table id="5ngzl"><option id="5ngzl"></option></table>

        德國傳感器的實力,為什么如此強大?

        我們談起德國,想到的就是德國強大的工業實力,以及大眾、奔馳、西門子等等巨頭。然而,這些只是冰山一角,德國的工業實力有一半以上由中小企業貢獻,這些中小企業占到了總數的99%,也是眾多德國隱形冠軍的隱匿之處。今天我們來看看德國工業的一個角落——隱秘而強大的德國傳感器產業。
        德國傳感器產業有多強?


        沒有具體的數據,我們很難感知德國傳感器產業對世界的影響,以及其在全球所處的位置。

        然而對于傳感器這個分散而零碎的市場,許多市場咨詢公司做的調查,也大都僅是觀察某一傳感器市場的狀況,而傳感器更多的是“小而美”、“小而強”的企業。

        我們先來看看幾份榜單,具體看看各領域德國傳感器企業的實力。

        ▲全球十大傳感器品牌指數(來源:CNPP)

        上圖是CNPP品牌數據研究給出的世界傳感器品牌指數排名數據,小編認為還是比較符合我們對全球傳感器品牌的認知,前10名中的博世、SICK西克、西門子、英飛凌都是德國企業。

        全球工業自動化著名媒體plantautomation-technology在其平臺上發布的2019年全球TOP10工業傳感器品牌中,First Sensor、博世、西門子三家德國傳感器企業入榜。

        著名市場調研機構ResearchAndMarkets發布的全球傳感器制造和供應商TOP 10 名單中,英飛凌、博世、西門子等德國傳感器企業再次入榜。

        而Yole的2020全球MEMS傳感器品牌中,博世、英飛凌相繼入榜,其中博世更是以絕對優勢領先其他廠家,成為TOP1。

        ▲Yoel全球MEMS TOP 30 品牌

        可以看到,無論哪份榜單中,德國傳感器企業都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力量,并且占據不少的市場份額。

        而這只是德國較大的傳感器企業的實力,德國傳感器企業更多的實力隱藏在了冰上之下。

        譬如上文中提到的First Sensor,是全球工業壓力傳感器的領導者之一,一直壟斷著我國石化儀表行業的壓力傳感器領域。然而First Sensor 在2020年被美國TE泰科電子收購,這引起了我國石化行業的恐慌。

        工業里面常用的溫度傳感器,一般有兩種——Pt100和熱電偶,Pt100是一種以鉑金電阻制作的溫度傳感器,世界上能生產薄膜式鉑電阻核心部件的企業,不超過五指之數,而這其中德國就占了兩家——Heraeus賀利氏、Jumo久茂,這兩家企業是全球工業溫度傳感器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,是隱形的冠軍。

        市場上售賣的薄膜鉑電阻器件將“德國原產地”寫在顯眼的位置,顯然是利用消費者對德國制造的信心,而這顆薄膜鉑電阻很可能產自賀利氏或者久茂。

        德國Sensitec公司是全球磁阻傳感器領先企業之一,其磁阻傳感器能夠在+27℃到-133℃的溫度范圍之內正常工作,遠超普通磁傳感器,2004年被用于火星探測車“勇氣號”和“機遇號”上面,用于感測機械臂或者輪子的位置。除了以上提到的傳感器品牌和應用外,還有巴魯夫、倍加福、X-Fab、WIKA、E+H、VEGA、德森克、賽多利斯、大陸集團……等等數不盡的德國傳感器品牌。

        這些德國傳感器被廣泛用于工業、消費電子等領域的方方面面,在不少方面都是該領域里數一數二的存在,是德國“隱形冠軍”的典型代表。

        德國的傳感器產業為什么這么強?

        不僅是傳感器產業,德國在工業制造業等實體產業上,都很強,是什么原因造就了這些德國傳感器企業呢?

        1、家族傳承

        制造業,尤其是傳感器這些高科技制造業,很少有科技進步帶來的技術大躍進,更多的是日積月累,不斷打磨技術,深挖壕溝,建立技術壁壘,形成領先市場的技術優勢。

        要形成這種優勢,一年、兩年肯定不行的,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傳承與積累,德國的許多傳感器公司就是這樣的家族企業,靠著一代代傳承下去,發展起來。

        2、技術創新與持續投入

        人類的科技是不斷進步的,像Jumo久茂這種70多年的企業,其經歷電氣革命到信息革命的變化,如今工業4.0又洶涌來襲,一成不變的技術注定要被淘汰,尤其是身處傳感器這類高科技領域。

        Jumo剛開始只做“繞線式”鉑電阻的溫度傳感器,繞線式鉑電阻的優點是:準確、穩定性強,但缺點也很明顯,就是全部純手工制作的傳感器,沒辦法大規模生產,并且材料成本也很高。

        面對技術革命,Jumo并沒有止步不前,而是銳意改革,引入自動生產設備,檢測設備,建造潔凈車間,開始生產“薄膜式”鉑電阻。

        由于“薄膜式”鉑電阻是把鉑金粉末噴涂到基板上,然后激光刻蝕,最后再檢測,并且生產過程是全自動的,這樣大大的提高了生產率,降低了成本。

        正是這樣持續的技術創新,給了Jumo成為全球工業溫度傳感器領軍企業的底氣。

        3、國家的工業基礎

        許多制造業內人士都知道,很多時候我們國家某些科技領域被卡脖子,其實并不是某領域不行,而是更上游的環節存在薄弱,從而環環相扣,影響了整個產業鏈。

        譬如我們說華為的手機不行,做不了5g手機了,是華為不行嗎?不是,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不行,搞不了先進制程的芯片。而先進芯片的源頭是什么?就是光刻機、掩膜機等制造設備。

        傳感器產業也是如此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傳感器,但其實現今傳感器的許多技術突破,都有賴于基礎材料的發展,半導體技術的突破,從而帶來傳感器技術的革新,譬如MEMS技術,就是典型的例子,其對傳感器產業的影響無需贅述。

        因為我國工業建設起步晚,基礎薄弱,傳感器產業很難得到我國其他工業領域的有力支撐,發展速度自然也慢些。

        4、企業良性競爭

        這或許是最難改變的地方,根源于文化的差異。

        我們常說內卷,在中華文化圈里,似乎普遍存在過度競爭的情況,如日本、韓國等國家,其內卷化也比較嚴重。這就導致企業沒有一個良性的市場競爭環境,以至于越斗越狠,市場越做越辛苦。

        打開德國很多公司的網站,你會發現,某個產品看起來好熟悉啊,好像在哪里見過。沒錯,就是其他公司的產品。他們經常互相“捧場”,我們家沒有這產品,但客戶需要,你們有,咱們就商量一下,互相賣一下。就算是競爭對手之間,也都差異化定位,避免惡性競爭。

        在中國,很難想象四方光電、漢威科技或者高德紅外、睿創微納、大立科技之間,會在自己的產品序列里賣對方的產品吧。

        5、市場

        中國的國產傳感器市場難做,很多時候能聽到同業人員的抱怨。這里面既有某些國產傳感器自身品質問題,更多的是整個產業上下游的氛圍。

        傳感器作為工業產品的一個關鍵部件,很多時候決定是否使用某個廠商的傳感器的,并不是傳感器本身或者產品制造商,而且產品的上游。工業觀察家林雪萍談到過這樣一個例子:“海事裝備的老大挪威康士伯生產的傳感器,用在 美國Woodward的調速器,然后被德國MAN船用低速柴油發動機使用?!?/span>


        德國MAN作為全球船用低速柴油發動機的龍頭,許多船廠生產船用低速柴油發動機都需要獲得該公司的授權許可,任何技術和部件都無更改的余地。因此,即使國內有相關的、合適的傳感器,也進入不了這條產業鏈中。

        之前有德國傳感器銷售自言,在德國推銷傳感器相對容易許多,特別是老客戶,需求十分旺盛,因為在許多工業領域德國都是龍頭或者上游,不存在那么多條條框框,只要產品過硬,就很容易到來訂單。德國的銷售簡直是太幸福了!


        結語


        德國擁有眾多傳感器隱形冠軍企業,靠的不僅是企業本身一代代的傳承與堅守,對技術的追求和持續的投入,更有良好的市場競爭格局,這樣,這些“小而美”的企業才能一直保持專注,成為某個領域的王者。

        我國的工業道路會怎么發展?國情不同,形勢不同,我國推出工業制造2025,推出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政策,作為一個大國,我們需要兩手抓,兩手都要硬。

        但無論如何,工業革新的前提源于技術的進步,傳感器技術是成功實現工業4.0的先決條件,而智能化是實現工業4.0的唯一途徑。要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目標,傳感器這一課決不能落下!

        本文章轉載于公眾號 傳感器專家網

        图片区偷自视频区视频
        1. <pre id="5ngzl"></pre>

            1. <track id="5ngzl"><strike id="5ngzl"><tt id="5ngzl"></tt></strike></track>
              <table id="5ngzl"><option id="5ngzl"></option></table>